2025年7月6日下午,“天行意动·第三届中国国际动态雕塑展”在上海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0米层17号展厅开幕。
中国美术家协会秘书长王平,中国雕塑学会会长、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主席、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院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曾成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马赛,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党委书记、执行馆长王一川出席开幕仪式并致辞。开幕式由本次展览的策展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陈辉主持。
中国雕塑学会会长、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主席、上海美术学院院长曾成钢致辞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马赛致辞
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党委书记、执行馆长王一川致辞
中国美术家协会秘书长王平致辞
出席开幕式的还有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景德镇陶瓷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主持行政工作)吕品昌 ,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湖北美术馆馆长冀少峰,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副馆长张悦,天津美术学院副院长、天津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院长寇疆晖,天津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党总支书记张晶晶,鲁迅美术学院教授霍波洋,著名雕塑家邓乐,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上海美术学院副院长翟庆喜,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董书兵,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天津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副院长谭勋,中国雕塑学会常务副秘书长花春江,广州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院长陈克,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主任唐晖,中国国家画院雕塑所所长邓柯,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郑靖,湖北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副院长谭炜,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朱智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副主任冯崇利,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务办学术主任陈洛奇,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原博,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助理教授闫坤,陕西省雕塑院数字艺术部主任、陕西省美协雕塑艺委会副主任方昕;以及来自上海的艺术机构和院校的嘉宾:上海市美术家协会驻会副主席、秘书长丁设,上海文化艺术品研究院名誉院长孔达达,上海油画雕塑院院长江梅,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上海美术学院教授蒋铁骊,上海美术学院教授张海平,上海美术学院教授罗小平,上海美术学院教授夏阳,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馆长傅军,上海油画雕塑院雕塑创作室主任韩子健,上海油画雕塑院雕塑创作室副主任朱勇,上海油画雕塑院专职雕塑家何勇,上海油画雕塑院专职雕塑家林森,上海油画雕塑院专职雕塑家杨牧石,上海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肖敏,上海美术学院雕塑系副主任卫昆,上海美术学院雕塑系讲师张升化,上海视觉艺术学院雕塑专业副主任李乾煜,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家。
展览策展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陈辉主持
本次展览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雕塑学会、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和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联合主办。自发布公告以来,共收到来自中国、美国、瑞士、日本、韩国、阿根廷、保加利亚、白俄罗斯、北马其顿等9个国家和地区的179位艺术家及团队提交的249件动态雕塑方案。经过组委会评审,最终展出116件精彩作品,展示了近五年来国内外动态雕塑艺术的探索成果与创作风貌。
展览启动仪式
“天行意动·国际动态雕塑展”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和中国雕塑学会联合发起,是国内首个以“动态雕塑”为主题的国际性展览品牌。目的是通过对艺术本质、人类感知以及技术哲学的展示和讨论,塑造新的艺术认知框架。首届展览于2015年在北京举行,从动态的角度探讨雕塑艺术与技术之间的关系。第二届展览于2017年在长春举办,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与幻觉等多觉艺术的角度,探讨雕塑的更多可能。




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发表的 “美术、艺术、科学、技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科技赋能艺术”为主线,探讨在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的背景下,艺术如何与新技术共处。通过作品展示与互动,以期推动艺术与科技的高质量融合,引领雕塑艺术发展的学术新方向。
开幕式同时,还举办了“流动的边界·第三届中国国际动态雕塑学术研讨”。由湖北美术馆馆长冀少峰担任学术主持,来自清华大学、中国美术学院、上海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中国雕塑学会的13位专家和年轻学者分别进行了主旨发言。与会嘉宾围绕从现实到虚拟的思考,与时俱进的创新思维,以及新时代跨学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具体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学术研讨
本次展览将持续到2025年8月31日。
嘉宾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