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如斯
68 走向现代:20世纪中国雕塑大事记(连载之三)

    1935年~1949年
    1935年 乙亥 中华民国24年
    2月15日《文艺画报》发表社杜灵撰写的《诗问答》一文,谈及李金发对雕塑家写诗工作的认识:
    杜问:“为雕刻家和为诗人的你,对于这两方面的工作都用同样的态度与技术吗?”
    李答:“完全没有关系。在做诗的时侯,忘却自己是搅泥凿石之武夫,而是一个多愁善病的骚人。诗与雕塑的艺术太悬殊了,我可 以说,我直到现在所做的雕刻还没有一个是自己满意的创作:一切 是供人订造的商品。我为满足顾客起见,曾将泥像涂上颜色,使人看上去栩栩如生。这样做,果然便利不少。我没有创作,所以我没有个人展览会出现。”
    2月戏剧家梅兰芳应苏联对外文化协会邀请赴莫斯科演出,他特地去莫斯科高尔基大街一家美术商店购买一尊列宁半身雕像带回国内留存纪念。
    杭州艺专校刊《神车》等报刊纷纷报道刘开渠的成名作《“一·二八”淞沪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李朴园、郁达夫、林文铮、雷奎元和陈德位等人均为其撰文。这是刘开渠在国内的成名作。
    刘荣夫毕业于东京帝国美术学校。
    刘开渠做李朴园、雷奎元和曹振声等人头像,郁达夫题诗赞赏曰:“扁舟来往烟波里,家住桐州九里深;曾与严光留密约,鱼多应共醉花荫”。
    金学成雕塑作品入选日本“二科”美术展览会。
    周方白从比利时回国。
    朱培钧入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雕塑系,毕业后留校任教。
    廖新学考入法国巴黎高等美术学校,专习雕塑,毕业后在巴黎开设美术工作室。
    张充仁自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毕业,其毕业创作获比利时皇帝亚尔培金质奖章、布鲁塞尔市政府金质奖章和雕塑家职称文凭,并在皇家美术学院享有个人画室一间。同年11月,张充仁归国。
   《美术生活》发表伊凡·沙得尔的《武器》、尼古拉·安得列夫的《老妇头像》和V·杜莫加茨基的《子之肖像》等苏联雕塑家的作品。
    王临乙从巴黎高等美术学校雕塑系毕业归国。回国后的作品有《孙中山头像》。他在法国曾多次获里昂美术学校和巴黎美术学院奖金、奖章以及全法国美术院校素描奖金等。
    张祖武考入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雕塑系,师从刘开渠、王临乙先生,同班的有王朝闻、赵蕴修、姚继勋等。
   1936年 丙子 中华民国25年
    杭州艺专校刊《神车》及《阿波罗》杂志发表刘开渠的文章《艺 人伦勃朗》和《布德尔的雕刻教学》。
    刘开渠创作了一件孙中山先生像。
    曾竹韶组织留法巴黎艺术学会全体成员到英国伦敦参观“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展览会”,为祖国杰出的传统文化所动,立志学习并致力民族的传统雕塑艺术。
    由蔡元培等人和比利时驻华公使发起,“张充仁归国作品展览”在上海文协会礼堂举行,展出油画、雕塑、水彩作品数十件。同年,张充仁在上海开办私人画室——“充仁画室”。招收雕刻、绘画学生,从事教学与创作。先后培训学生300多人,其中较著名的有严友人、邱瑞敏等,为我国绘画、雕塑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王临乙受徐悲鸿邀请,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雕塑教授。这是我国第二所教授雕塑专业的国立艺术院校。
    李金发任广州市立美术学校校长。居住在广州市东山百子路。除了负担学校的教学工作外,他还努力使《美育》杂志复刊。
    金学成作品《女模特头像》入选日本文部省举办的“帝国美术展览会”。这是外国人的作品第一次入选该展览会,日本外务省为此赠送给艺术家一只刻有日本国徽菊花纹样的金表作为纪念。东京美术专门学校毕业后,金学成作为研究生进入东京帝国大学研究院继续深造。
    滑田友的雕塑作品《沉思》(站态)在巴黎春季沙龙展出,获铜质奖章。这件作品为法国里昂中法大学所藏。
    1937年 丁丑 中华民国26年
    熊松泉撰写的《雕塑浅说》一书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该书介绍了雕刻的基本技法和铸铜的基本技术。
    “中华全国第二届美术作品展览”在南京国立美术陈列馆展出。这是雕塑首次列入全国美展。参展的雕塑家及其作品有刘开渠的《兵士》、《李朴园像》、《少女像》;滕白也的《前进》、《唐少川先 生像》,张充仁的《马相伯造像》,陈得位的《工作》,金学成的《少女头像》、《梳》,张澄江的《友人像》、《陈鸿藻像》,王如玖的《胸像》、《人像》,卢鸿基的《梁启煜像》,梁竹亭的《铜龟》,李韵笙 的《少女像》,郭乾德的《石雕男人半身像》,黄浪萍的《憨》,王时 峨的《救亡的烽火》、《乞》、《守土战斗》,魏垣杨的《肖像》,董文 郁的《男女头像》;陈万宜的《女半身像》,梁洽民的《普洛苛乐师头像》、《友人像》等。
    王临乙与王合内在巴黎结婚,随后相携来华定居。
    留法并转入瑞士学习雕塑的柳亚藩的雕刻作品获阿根廷万国雕 塑竞赛展览会一等奖。他是本届展览获得高奖的唯一亚洲人。
    金学成作品在中华全国第二届美术作品展览会展出。
    郑可赴法国参加世界博览会。
    李金发做“邓仲元纪念像”,雕像高2米多。邓仲元又名邓铿(1886—1922),生于广东梅县。同盟会会员,曾参加过著名的黄花岗起义。1922年,他被邀请去香港观政,返回广州时,在大沙头广九车站遭奸徒暗害,殉难时仅38岁。为了纪念他,李金发就在邓仲元 殉难的地点建造纪念像,建国后,邓仲元像移于广州烈士陵园。
    《美育》发表李金发雕塑作品《邓仲元纪念像》、《蔡孑民》、《中山先生像》、《李平书铜像》、《东方女性》、《好整以暇》、《伍廷 芳像》、《陈氏头像》、《画家黄少强头像》和陈得位的《人体》及伍曼辉的《习作雕塑》等。
    廖新学的雕塑作品《牧牛郎》和《少女坐像》,分别参加巴黎春季沙龙与巴黎世界博览会,均获银质奖章。
    《美术生活》发表介绍德国雕塑家叶尔殷士提·哥塞曼的作 品《熊》、《山羊》、《子母》、《柏林运动场中纪念像》及刘开渠的《“一·二八”淞沪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等作品。并在刘开渠作品的下面附文:“这是中国史上的光荣,是艺术界的奇迹。”
    苏联侨民建立“普希金纪念碑”,位于今上海岳阳路、汾阳路口,碑座顶端置一尊青铜普希金胸像,碑身刻有“俄国诗人亚历山大·普 希金先生逝世百年纪念碑”字样,后被日军所毁。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蒋玄怡毅然从日本回国,入杭州艺专攻读研究生。
    王子云归国,后历任国立南京中山大学民众教育馆艺术部主任,国立杭州艺术院讲师、教授。先后参加“阿博罗美术学会”、“红叶画会”和“艺术运动社”等美术社团的活动。
    陈士文回国,在上海美专、新华艺专及新华艺术师范学校任教。
    萧传玖从日本留学回国,在家乡湖南湘潭从事抗日宣传活动,后在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任教。
    “七七”卢沟桥事变后,中国陷入空前的灾难。人民纷纷逃离家园,杭州艺专、北平艺专同时往内地迁移, 于1938年春合并为国立艺术专科学校。1941年校址迁至重庆青木关松林岗。历任校长为滕 固、吕凤子、陈之佛和潘天寿等人。刘开渠、王临乙被聘请为雕塑 系教授。
    这时,救亡成为中国革命和中国人民生活的第一主题,雕塑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召唤战斗的社会功能;海外学子陆续回国;国内许多雕塑家随艺术院校的迁移来到了西南大后方;奔赴革命圣地延安的艺术青年中不乏日后著名的雕塑工作者。这个时期的中国雕塑创作活动 主要集中在西南和西北地区。
    1938年 戊寅 中华民国27年
    因日寇侵略,北平艺专、杭州艺专于当年春合并为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向大西南迁移。刘开渠、王临乙时为雕塑教授,随校转移。
    柳亚藩在意大利等地举办个展,展出的雕塑和绘画作品受到外国观众的欢迎。
    范文龙入东京艺术大学雕刻系。
    刘荣夫回国,任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教授。
    金学成回国,投入革命活动直至解放。解放后,金学成由毛泽东任命为华东军政委员会副秘书长,由周恩来任命为上海市人民委员会副秘书长,全国政协委员、市民委主任委员等职。
    邹佩珠考入国立艺专雕塑系,一度担任学生会主席,参加抗日和民主运动的活动。
    1938年—1946年 抗日战争期间,王临乙夫妇随同国立艺专迁校至重庆磁器口的凤凰山上,与当年留学法国的同学吕斯百、常书鸿、秦宣夫、吴作人等数位艺术家同住在简易的房屋内。在当时极其艰苦的环境下,仍不间断地进行创作。
    1939年 己卯 中华民国28年
    中华文艺界抗敌协会成都分会成立,刘开渠、李颉人、萧军、赵其文、陈翔鹤皆为理事,周文担任会长。刘开渠工作室成为分会活动的重要场所。
    留学欧洲的周圭归国,任成都中央大学教授。他与夫人陆傅文多次在成都、重庆等地举办雕塑与书画展。
    江小鹣在昆明开设铸铜工厂,这是我国第一所经营雕塑铸铜业的工厂。这年,他因积劳病逝,享年45岁。
    应重庆市政府委托,王子云设计抗战无名英雄纪念碑。
    陈禾衣入国立艺专雕塑系,师从著名雕塑家曾竹韶,受刘开渠、王临乙、萧传玖教授的指导。
    1940年 庚辰 中华民国29年
    秋 国民教育部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成立,聘王子云为团长。他们对陕、豫、甘、新、青等地区的古代遗址作了近4年的系统考 察,广泛深入地研究了中国传统雕塑,此次考察为王子云以后写出中国第一部《中国雕塑史》打下了基础,对中国美术史学科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刘开渠经成都戏剧学校校长熊佛西介绍,制作“王铭章骑马铜像”。王铭章是在滕县抗日保卫战中殉难的一位将领,此雕像为纪 念他而作。雕像高3米多,是刘开渠在艰苦条件下,亲自翻砂铸铜完成的。 
    周轻鼎在里昂的约翰·诸曼工作室开始动物雕塑创作。其作品后来在巴黎春季沙龙和里昂美展中获奖。
    王临乙在重庆创作《抗日英雄张自忠将军墓碑》、《大禹治水》、《汪精卫跪像》、《孔子像》和《林森铜像》等。其中《汪精卫跪像》以痛斥汉奸的手法表现了汪精卫可悲可耻的跪姿,得到徐悲鸿等众人的赞扬。
周恩来到刘开渠家,委托转递一封信件,并希望他为抗战多做些工作。周恩来去延安后来信说,凡经开渠介绍的人,皆可去延安。
    刘开渠后介绍王朝闻去延安。
    王木东入东京日本大学艺术科雕塑系学习。
    王朝闻赴延安,先在鲁迅艺术文学院的美术工厂从事雕塑和绘画创作,后到美术系任教。
    张祖武从国立杭州艺专雕塑系毕业,同年在刘开渠工作室担任助手工作。
    1941年 辛巳 中华民国30年
    夏 李金发协助广东省府办理文化工作,任广东省革命博物馆馆长。他住在韶关芙蓉山下河西尾的梅庐,离文人卢森一不远,他们一起创办了《文坛》刊物。
    滑田友在巴黎创作女人体《出浴》,参加巴黎沙龙展出,荣获银质奖章。他的少年人体《沉思》获得H.C(Hors-Concours)荣誉 待遇。自此以后,他的作品参加沙龙展即不需评选,可直接入选参展。
    王临乙、曾竹韶等人受聘于教育部担任艺术教育委员。
    张充仁在上海外侨青年会举办个人雕塑和绘画展览。
    范文龙参加全日本雕刻家协会。
    萧传玖在衡阳创作大型浮雕《前方抗战,后方生产》。
    王朝闻在革命圣地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学习期间创作的《斯大 林浮雕像》、《毛泽东主席像》等作品参加了陕甘宁边区美协举办的大型美术展览,这次展览共展出绘画、雕塑、木刻、漫画等作品 600余件。这是雕塑作品首次在解放区与观众见面。雕塑创作题材 亦展现新的内容。
    郭效儒毕业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雕塑系,并作为研究生继续深造。
    蒲添生由日本返台,在刚成立的台阳美术协会雕刻部创办雕塑 活动。美术协会由陈夏雨、蒲添生和鲛岛台器3人发起,陈夏雨为负责人。
    1942年 壬午 中华民国31年
    5月2日 毛泽东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明确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人民生活”才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等创作原则。《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发表标志着中国文艺,中国美术和美术教育“革命化”、“大众化”、“民族化”方向的确立。
    11月 李金发将1931年—1942年间他在重庆期间创作的游记和散文集中编著成《异国情调》,其中《二十年来艺术运动一篇》概述了我国艺术之发展。文中提及留学西洋学习雕塑的有:刘开渠、梁 竹亭、王临乙、梅与天、滕白也、陈锡钧、江小鹣、张充仁、王静远、王子云、张伯宗、郑可、岳仑、汪浪萍等人。
    徐悲鸿在印度举办画展,途经新加坡后回国。他在云南保山、昆明巡回展览时,认识了青年雕塑家袁晓岑。当时袁晓岑正在云南大学中文系读书。
    袁晓岑出生在贵州苗汉杂居的一个山村里,家境贫穷,从小喜欢美术。徐悲鸿了解了他的情况后,很是感动,便鼓励他画画,并带他到野外去写生,指导他画水牛和风景。这使得袁晓岑坚定了信心,主攻绘画和雕刻,终于在以后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王朝闻在延安鲁艺创作《毛泽东像》(圆形浮雕、侧面肖像)。这件作品体现了红色延安的全部意义,被中共中央党校作为革命的 象征安置于校门门楣之上。后作为《毛泽东选集》的封面插图而深 深烙印在新中国几代人的脑海中。
    在日本川端画校和法国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学习和生活了20余年的动物雕刻家周轻鼎在里昂创作《我饿了》,影射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罪行。
    青少年时代的潘鹤以其绘画和雕塑作品,参加了广东著名画家黄少强等六人的作品联展,显示出他的艺术才能。
    曾竹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法国沦陷前夕,离开欧洲经缅甸回国。历任重庆国民政府教育部音乐教育委员会委员,重庆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教授,重庆大学建筑系雕刻专业教授。
    冯香生毕业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雕塑系。
    1943年 癸未 中华民国32年
    3月 1938年创办的鲁迅艺术学院合并于延安大学,成为延安大学鲁迅文艺学院。它在革命历史上发挥了巨大作用,并对中国现代文化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被称为新文艺圣殿。
    刘开渠在成都创作《川军出征抗日阵亡将领像》,后改名为《无名英雄纪念碑》。该纪念碑文革期间被毁。
    刘荣夫再度赴日本,考取东京艺术大学研究生,在小林万吾教室学习一年。
    范文龙从日本毕业返台,在新竹中学任美术教员。
    苏晖进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美术系学习。
    刘开渠做《伊仲熙》、《蓝文彬》和《邓锡侯》等肖像雕塑。
    滑田友的作品《沉思》(又名《站态》)获巴黎艺术家春季沙龙展览金奖。
    1944年 甲申 中华民国33年
    3月 现代美术会成立于成都,该会是抗战时的著名美术社团,下设建筑、雕塑、木刻、漫画、中国书画小组。负责人分别是雷圭元、刘开渠、吴作人、庞薰琹、丁聪、王朝闻等人。
    电影导演凌子风在延安制作《毛主席浮雕像章》一枚。这是我国第一枚毛主席浮雕像章。
    刘开渠在成都做“孙中山先生坐像”,以此换掉原来的石像。此像至今保存完好,坐落于成都春熙路。
    李枫毕业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雕塑系。
    法国教育部收藏滑田友的速写作品《沉思》;中国新闻局驻法办事处收藏其雕塑作品《女坐像》。
    至1946年间 李金发出任驻伊朗、伊拉克大使。
    1945年以后,在中国革命必须“进行到底”的大趋势中,雕塑的发展基本上延续着抗战时期的路子——战斗性,只是战斗的对象不同而已。
    1945年 乙酉 中华民国三十四年
    8月15日 日本宣布投降。
    刘开渠承制雕像“李家珏骑马铜像”,为纪念在河南溶河一带牺牲的川军将领。
    周轻鼎归国,后长期在国立杭州艺专任教。
    傅天仇、司徒杰毕业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雕塑系。
    刘开渠完成大型浮雕《农工之家》。这是刘开渠在20世纪40年代的代表作,在浮雕的构图和人物高低比例、浮雕的薄厚层次上,他采用大胆的创新,展现了鲜明的独特艺术风格。变化丰富、气氛 和谐,展现了一幅幽雅质朴的田园风光,又是“世界和平”的赞歌。 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尊作品是一座具有强烈时代感的纪念碑。
    1946年 丙戌 中华民国35年.
    8月1日 国民政府教育部恢复原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和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建制,两校迁回原地。徐悲鸿出任北平艺专校长。北平艺专校址当时在北平东总布胡同10号。校舍狭窄,砖砌的灰色
    楼房显得格外朴实、安静。徐悲鸿说,要把这所学校办成左派学校。 他聘请吴作人任教务长,王临乙任总务长兼雕塑系主任,聘请地下党员冯法祀任油画系教授,还聘请思想进步的画家担任教师,如李 桦、叶浅予、李瑞年、艾中信、李可染、李苦禅、李斛、周令钊、董希文、戴泽、韦启美、梁玉龙、滑田友等人。叶浅予任国画系主任,李桦为版画系主任。学制5年,分为国画、油画、雕塑、图案科。一、二年级共修素描,三年级分班。
    傅天仇在重庆中苏文化协会展览室举办小型个人雕塑展。多数作品是漫画式的,称为“漫塑”。共展出《望夫石》、《抗战八年》、《沉 思》、《暴风雨》、《清明》、《丰收的愤怒》、《负重》等50多件作品, 郭沫若亲临参观。这批作品后因意外全部被焚毁。
    刘开渠迁居上海,与画家陈秋草、吴作人、丁聪、张乐平等组织上海美术家协会,以对抗国民党反动派组织的“美术协会”。
    地下党员、成就卓越之水彩画家韩乐然受德国人勒库克《西域考察记》启发,首次组织有陈天、韩必栋、赵宝琦等4人为助手的 考察团,首次对以克孜尔石窟为重点的南疆文物进行了数月考察,仅克孜尔即费时一个月,拍照、临摹、编号、刻写题记(为国人首次)。韩乐然撰文,陈天雕刻(今仍在)。据赵宝琦回忆,当时尚有泥塑。并新发现一窟,编为“特一号窟”。毕后,韩乐然返兰州途中飞机失事。
    萧传玖又回到杭州国立艺专,先后任副教授、教授。
    法国教育部收藏滑田友的圆雕作品《轰炸》,该作品现藏于巴黎国立现代艺术博物馆。
    梁竹亭赴香港从事雕塑工作。
    廖新学的雕塑作品《运动者》获1946年巴黎春季沙龙金质奖章。
    台湾“省展”成立雕塑部,陈夏雨与蒲添生等雕塑家主导了“省展”雕塑风格的走向,成为战后初期台湾雕塑的主流。(台湾的近代雕塑和现代雕塑是分属两个世代的艺术家,以抗日战争的结束为转 折点,之前称近代,之后则是现代。)首届“省展”入选陈英杰等人 雕塑作品仅13件。
    1947年 丁亥 中华民国36年
    10月上旬 国立杭州艺专恢复校址后,开始正式上课,教学秩序渐趋正常。  1947年上学期全校共有353人,学生253人(其中雕塑 25人),教员48人。这一时期的雕塑教师有:刘开渠、王临乙、周 轻鼎、曾竹韶、萧传玖、程曼叔、柳亚藩等。这些教授大部分留学法国,但其艺术的风格不一:有的严谨,有的秀丽、有的流畅、有的浑厚。重视反映现实生活,是该系艺术创作的一个特点。
    10月 雕塑家滑田友由法国归国。
    刘开渠为上海交通大学做《叶恭绰像》,并完成了《蔡元培先 生像》和《鲁迅先生头像》。
    王熙民赴法国留学,在巴黎国立美术学院研究绘画、雕塑和壁画。
    傅天仇在上海大新公司画廊与他人共同举办“画古话今”展览,展出作品百余件。
    滑田友的圆雕《母爱》(又名《母与子》)被法国巴黎市政府收藏。
    傅天仇赴香港从事雕塑创作。
    “普希金铜像”在上海析齐路、毕勋路(今岳阳路、汾阳路口) 重新建立,仍为胸像。作者是苏联雕塑家马尼泽尔。
    1948 戊子 中华民国37年
    10月 在晋绥解放区成立了西北艺术学校,其中有美术部,这就是以后西安美术学院的前身。最初美术班的主任由力群担任。后来 改班为部,刘蒙天担任美术部主任。后艺校二部也于10月开始筹备,1941年1月在临汾正式成立,吕琳任美术部主任(1949年5月20日 西安解放,7月,艺校二部改制为西北军政大学艺术学院,院址设在 西安南郊兴国寺)。刘开渠承制爱国实业家“范旭东立像”,并创作了《开山筑路》 和《篮球运动员》等作品。
    滑田友应徐悲鸿之邀从巴黎回国,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雕 塑系教授。
    同年,滑田友在北平艺专大礼堂举办个展,展出雕塑和素 描作品70余件。
    廖新学从法国回国,在重庆、昆明等地从事艺术教育。
    1949年 己丑
    1月31日 人民解放军进城接管,北平宣告和平解放。
    7月21日 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简称全国美协)在北平中山公园“来今雨轩”成立。徐悲鸿任主席,江丰,叶浅予任副主席, 蔡若虹、刘开渠、吴作人、李桦、古元、王朝闻、倪贻德、力群、朱丹、 野夫等为委员。
    7月 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届代表大会在北京开幕,会议地点为中央美术学院大礼堂(北京王府井校尉胡同)。刘开渠 被选为上海市文艺界代表出席会议,并当选为本届文联会全委和中 国美协全委。在会上,他亲耳聆听了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讲 话与报告。
    全国文代会期间,滑田友创作《一直向前》和《生产长一寸》的大型浮雕,陈列于文代会主席台前。这组浮雕后放置于中组部礼堂。
    9月5日 上海美协在大新公司四楼举行第一次执行委员会,选出陈叔亮、陈烟桥、沈同衡、刘开渠、野夫、庞薰琹、赵宏本、米谷、 张乐平、张文元等11人为常务委员。主任委员为刘开渠,副主任委 员为米谷、陈烟桥。
    9月30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决议,在首都北京建立革命先烈纪念碑(即人民英雄纪念碑)。毛泽东主席率领全体政协委员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奠基仪式,周恩来总理在奠 基仪式上讲话。次年,工程便开始筹备施工。
    9月 刘开渠被派往杭州,任杭州国立艺专校长,江丰、倪贻德任副校长。
    1954年杭州国立艺专分设中国画系、油画系、版画系和雕塑系。雕塑系学制为5年,其它系均为4年。雕塑教员为柳亚藩、周轻鼎、程曼叔、萧传玖等人。
    9月 全国文代会主办的“首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在北京举行,展出的艺术作品包括木刻、素描、国画、雕塑、漫画、年画、画报、油画、水彩、洋片等556件。其中雕塑作品10余件。雕塑作者有:刘开渠、王朝闻、蔡里安、石榴、滑田友、钟敬之、凌春德、王丙召、王临乙、邹佩珠、刘荣夫、苏晖、冯香生等。随后,展览移至上海 大新公司展出。上海展览期间委员会委员举行木刻、漫画、连环画、年画、雕塑、国画座谈会,座谈各专业有关问题。
    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曾竹韶调到北平艺专任雕塑教授。
    各地集会纪念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北京上千人集会,建议人民政府在北京、上海等地建立鲁迅铜像和纪念馆。上海雕塑家萧传玖作的“鲁迅铜像”,后立于上海虹口公园。
    台湾雕塑家蒲添生创作“天下为公——国父孙中山先生”青铜像》,立在台湾延平南路中山堂。
   (待续)
   (本文由中国雕塑研究中心提供)

页数: 共 1/1 页 首页 上一页 1 下一页 尾页
中国雕塑学会 CHINA SCULPTURE INSTITUTE
中国雕塑学会 CHINA SCULPTURE INSTITUTE    备案号:京ICP备12008679号 
中国雕塑学会官方微博:中国雕塑学会CSI(新浪)
微信号:china-sculpture